查看原文
其他

今夏电影最大话题的“始作俑者”,什么来头?

陀螺凡达可 陀螺电影 2021-02-19



撰文/鲜有废客

编辑/冷狗

排版/小阿平

配图来自网络,侵删



在这个暑期档的后半段,《八佰》无疑成为争议最大的一部国产巨片。


超过5.5亿的制作成本,亚洲首部全程IMAX摄影机拍摄,以及命运多舛的审核过程,这些上映之前的种种标签,已然预示着,这绝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战争片。



而上映之后,围绕影片的删减、结尾的泄气等等影片本身的问题,同样被影迷们议论纷纷。


尤其是从点映伊始的8.3分,下降到如今的7.7分,背后映射的,又关涉到影片之外的众多暧昧话题。


不过,这次我们不谈《八佰》,只谈这部电影背后的掌舵人——管虎,一个第六代导演的“叛徒”。





01


管不住的“虎”


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,将拍出过《厨子戏子痞子》、《老炮儿》的管虎,归为第六代导演是否合适?


毕竟,谈起第六代,我们立马想到的是执导《地久天长》的王小帅


是拍摄《江湖儿女》的贾樟柯


或是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》的娄烨


他们才是“六代正统”,文艺大家。



管虎的身份是暧昧的。

而这一切要从1968年的8月1日说起,也就是在这一天,导演管虎诞生于世。

管虎的父亲管宗祥,作为北影厂的演员,曾活跃于五六十年代的大银幕上,但他出演的角色,大多为“反面人物” :


比如1951年《新儿女英雄传》中的敌方翻译官、1963年《小兵张嘎》中的伪队长。这让管宗祥的未来充满了不可知的色彩。



别人劝着管宗祥:“赶紧再要个孩子吧,人家就不找你麻烦了。”于是,人到四十的管宗祥诞下一子,这就是管虎。

可管虎的出生并没有帮助父亲逃过时难。最终,管宗祥被发配北大荒,而母亲于黛琴到青海进行劳改。父母二人不在身边,幼小的管虎只能在邻居老爷爷家“野蛮生长”。



说是野蛮,一点没错。


7岁那年用砖头把院里的一个小孩开了瓢,闹到差点开除学籍;即使12岁时父亲终于被平反,回到自己身边,管虎也不管不顾,整天穿喇叭裤,包里背菜刀,在胡同里肆意妄为。


就像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里没事约架的少年。



这种从小不受拘束、张扬个性的成长环境,让管虎在面临人生第一件大事——选择学校和专业时,和父亲管宗祥闹掰了。


由于管虎随父亲一起住进北影厂大院里,自小接触的都是搞文艺和电影的人,这也让管虎爱上了电影这门艺术。


所以,在高考时,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学医,而是报考了电影,最终进了北京电影学院。



管虎一毕业,就先人一步,自己筹资二十万拍摄了他的长片处女作《头发乱了》


这是一部讲述几个北京青年,在面对职业、爱情和友情时迷茫痛苦的故事。


管虎那时候和大多数北京青年一样,是个热爱摇滚的乐迷,所以,他在片中安排了大量崔健和披头士的歌曲。



同时,MV式的碎片画面,以及聚焦于演员面孔的大特写镜头,成为本片最大的特色。


死亡、性和炙热之爱,以及相识多年最终只能感情消散的情感,统统将本片打上了管虎个人的浓重标签。



当然,管虎通过拍摄《头发乱了》,也尝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苦头。


由于现场发电车的周数问题,即转数和开广角不匹配,胶片洗出来之后,画面总是忽闪忽闪的。为此,管虎将场景搭建、拆除了三次,浪费了本来就不充裕的资金。



之后,又由于影片的“氛围有问题”,被电影局勒令修改,要求减掉1000多尺胶片。


管虎为此熬了整整一年,才将重新修改的版本通过审查。好在这部电影在全国高校放映时,反响还不错,毕竟片中迷茫的情绪暗合了当时不少大学生的心理。



然而抛开历史的重影,现在再来看《头发乱了》这部片子,豆瓣6.5分,似乎还是哪儿哪儿缺了些什么。


管虎在《头发乱了》里略带自恋式的表达,让整部电影沦为一部夹杂大量内心旁白的闷骚抒情散文,而不是一部观照时代的艺术电影。


《头发乱了》之后,管虎继续拍摄写实性较强的《浪漫街头》,而没有随大流,像他身边很多朋友那样,去拍摄广告片赚更多的钱。



《浪漫街头》一改处女作中的凌乱影像和混沌情绪,聚焦于1993年北京申奥那天,一个面的司机和一个大提琴女孩的故事。


片中,热闹而蒸腾的北京街头,千头百绪的人情世故,和粗心导致的一日缘分,让我们首次看到管虎对现实的绵密关切。



但是这些艺术片,并没有为管虎带来多少机遇。


相比之下,《十七岁的单车》让王小帅扬名柏林和金马;


《苏州河》和《不可说》为娄烨在艺术片领域开疆拓土;


《小武》和《站台》更是为贾樟柯赢得了国内外一大波奖项。


困守于电影的僵局,还是向别的领域冲锋,管虎这匹困兽得在世纪之交作出决定。



02


在电视剧里玩花样


可以知道的是,管虎在2000年后“背叛”第六代,开始拍摄电视剧时,是一幅悲凉的画面。


在他的身后,是艺术电影的全面溃败,在他的面前,是商业电视剧的百废待兴,年近而立的管虎,不得不选择一门安身立命的职业,



幸好,当时中央六套电影频道要拍摄一部电视电影,正在寻找导演,管虎一朋友得知消息后立马推荐了管虎,这便是《上车走吧》


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,但由头在于这是黄渤的银幕处女作,却不知道这是管虎转型的开始。



面对这样一部小成本北漂题材的电视电影,管虎依旧希望像拍电影那样去执导。


农民北漂阶层在2000年初的生存状况,被管虎的写实镜头捕捉得纤毫毕露。



幸运的是,这部如今看来制作粗糙、场景单一的电视电影,竟然为管虎拿到了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,也为他赢得了拍摄高成本高配置电视剧的资格。

或许是题材上的尺度颇大,亦或者是陈道明塑造的聂明宇,和以往的反面人物截然不同。


毕竟,会拉手风琴、外表儒雅的反派在《黑洞》之前的国产剧中的确不多见。管虎终于第一次为国内观众所注意。



当时,这部反腐题材的剧集在北京播出时,曾创下了16%的高收视率,热度远高于几年前的《人民的名义》。

《黑洞》之后,管虎彻底不用担心生计问题了。


曾经,他只想保住饭碗,为女友买枚7000元的钻戒,可如今,他慢慢享受拍摄电视剧的感觉,而且总能使出幺蛾子,非得拍出不一样的质感不可。



《冬至》是他和陈道明合作的第二部电视剧,也是他个人最满意的剧集作品。


这部剧虽然是以银行抢劫案为开头的刑侦题材,但是剧情越到后面,越成为个人心理分析的展现。


这对于当时国内电视剧受众群体来说,调子起的太高,曲高则和寡,收视率和《黑洞》相比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。



但是管虎并没有死心。


他继续在2005年的《生存之民工》和2009年的《外乡人》中找寻他所谓“活着的人”。



拍摄这部剧集的时候,他曾召集了40多个民工作为群众演员,每天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。


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习惯来推敲原先剧本的合理性,甚至推翻之前剧本的架构。



这些管虎心目中的“品质戏”,虽然在豆瓣上取得了不错的评分,但是回过头来看,还是由于他在国产剧中融入“心理”和“写实”的因素。


而这些因素,对于猎奇心理的观众来说,的确少见,分数也自然水涨船高。


但是如今看来,管虎这些电视剧中的“高级手法”依旧粗糙,你可以将其视为国产剧的探索,但和《绝命毒师》、《黑道家族》这些风格和剧情融合度极高的美剧相比,倒也相差甚远。



03


老虎下山


从2000年开始,到2008年为止,管虎在电视剧行业待了整整8个年头。


期间,除了2002年受诸暨市政府邀请,拍摄《西施眼》这部命题电影外,他没有亲自执导过一部电影。



但2008年后,国内电影数量和全年票房猛增,在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逐年增多的大背景下,习得影视圈之道的管虎,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转型的机会。


更何况,他曾经还是“第六代”中的一员,尽管这个身份已有些名不副实了。


1995年,管虎曾经从朋友口中听说过一个故事:在1937年到1946年那段时间,老家有个放牛的农民,跟一头牛待在一起,竟然活下来了,而村里其他人都死光了。

这个故事一直在管虎的脑中挥之不去,那时候囿于成本,他没办法还原历史场景,实现拍摄,而到了2008年,他终于有机会拍摄这部电影。这便是2009年上映的《斗牛》


抗战背景,农村生死场,一个人和一头牛的故事。


魔幻、黑色、讽刺和悲剧,管虎像是憋了太久,想对现实怒吼却不敢正面直怼一般,便用一种迂回曲折、暗黑寓言的方式讲述一则残酷的往事。


同时,他也在黄渤饰演的牛二身上,发现了小人物和大历史结合的另一种样式:当所有的人都失去人性之后,动物性会不会比人性更有价值?


《斗牛》便是这样一部影片。


牛二在看尽村里人的死亡、日本人的残忍、外来流民的麻木后,他越来越觉得牛比人更可爱,更有安全感。


这种荒诞的主题,在荒诞的历史下折射出真实的刺痛感。



这部片子成就了管虎,让他在金马奖上大放异彩。


当然,更成就了黄渤,令他加冕了影帝桂冠。


2012年,管虎将这种黑色劲头再次放大,拍摄了《杀生》


一个关于群体扼杀个体的黑色故事。


当我们回头瞭望管虎早年间的成长经历,便会发现,这其实是一部管虎的半自传体电影。片中,黄渤饰演的牛结实就是管虎的少年时期。



身高1米9的管虎,在早年间也是个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的瘦竹竿。


从小父母不在身边,而他又想尽快融入集体,这种身份认同上的极度落差,让他一直埋下对集体的恐惧憎恨,却又渴望认同的矛盾心理。


按照管虎的比喻,他就是王小波笔下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里的那头公猪。



《杀生》中的牛结实,表面上看,在小镇中肆意妄为,处处给村民添麻烦,可实际上,他这是对存在感的过度补偿。


所以,在原来的结局安排中,管虎本想让黄渤手持利刃,将全镇的人尽皆屠戮。


可后来他犹豫了,改成了牛结实为了妻女能够活下来,自我了断。


为了说服不愿改变的黄渤,他还请黄渤那怀孕了的妻子到现场,让他听妻子肚内胎儿的声音,黄渤才“放下屠刀”。



从怨恨集体,到对集体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悲悯,《杀生》与其说是一场对于集体虚伪的讽刺,不如说是管虎在光影内外的自我疗伤。

可内心能得到安宁,不代表外界愿意为管虎的安宁买单。《斗牛》《杀生》两部电影连续叫好不叫座,让管虎开始备受观众非议。


挣钱,这个命题貌似和2000年伊始一样,再次摆在管虎面前:


是和以前一样继续拍电视剧?


还是改变策略,拍赚钱的电影?


管虎选择了后者。


在管虎的心中,有三类电影:


跪在地上求着观众的“三陪电影”;


站在台上等着捧场的“戏子电影”;


以及不管你爱不爱看,演完就走的“角儿电影”。



既然想要赚钱,那就拍一部“三陪电影”呗!

仅一年之后,成本1100万的《厨子戏子痞子》拿到了近3亿的票房。


管虎的这次“赌气”之举,和姜文在《太阳照常升起》不受待见后,拍摄《让子弹飞》一样。


但说实话,《厨子戏子痞子》既是抗日神剧类型,也是超级英雄片种,可不管是哪种,它都属于不切实际、瞎编乱造的“泄愤电影”。


片中癫狂至极的情节,既是娱人,也是“愚人”,所以,这部电影当初定档3月29日,顶着“愚人节”的光环,的确恰如其分,但又轻薄得让人无法接受。



沸反盈天久了,人总会想念以往的日子,尤其是那些逝去的时代。

一方面基于北京人的身份,另一方面打着情怀牌,管虎和冯小刚,两个北京老炮儿,拍出电影《老炮儿》。

或许,只有管虎能够谱写这首边缘群体的挽歌。冯小刚虽然也是北京人,也是导演,而且将六爷演得混不吝且意难平,但他导不得,他的电影风格,早年太油滑,晚年太感伤。


《老炮儿》能够成为2015年的话题之作,在于它拥有管虎对于逝去江湖的一切想象:


话匣子的风骚义气,闷三儿的莽撞横劲,灯罩儿的懦弱迂腐,以及六爷的礼数道义。


这些本该属于香港武侠片里的鲜活现象,在北京这片北方都市里扎下了根,让人充满向往和追忆。


但台词上的矫情做作,剧情上的拖沓冗长,以及结尾处的刻意煽情,让这部本该以“人情味”见长的电影,最终败在太过依赖于冯小刚饰演的“六爷”这一角色上。


这次的《八佰》,同样如此。


虽然欧豪饰演的端午,展现了一个战争中的人物完整的性格变化,可过于功能化的转变方式,让本片在个人情感的细微处失去人性弧光。相反,苏州河两岸的局势和民心变化,才是管虎突出表现的重点。


而导演管虎,也和作品《八佰》一样,他在国产电影的技术层面不断开拓,这一点,其实从他对网剧《鬼吹灯》系列的打磨就不难看出。但这依旧是工匠导演的能力和水准。



或许从2000年开始,管虎就已经和第六代彻底分道扬镳,成为“叛徒”。


但他也由此走向了另一个方向,升级类型片的观赏感,在国产影视中开疆拓土。



-END-




往期回顾


为什么我要花300块钱,在北京电影节做一次6小时心灵按摩?


如何用恐怖谷和克苏鲁,对抗种族歧视?


今日理讨:哈利·波特 = 千禧年漫威宇宙?


我看了诺兰新片《信条》,观后感在这里


五十而已,离婚不易


电影院里不允许有乐队和夏天




· 感谢关注 ·


陀螺电影


豆瓣 | 陀螺凡达可、陀螺电影

微博 | @torovandarko

微信公众号 | 陀螺电影

B站 | 陀螺电影

知乎 | 陀螺电影

大鱼号 | 陀螺电影

今日头条 | 陀螺电影

西瓜视频 | 陀螺电影

网易新闻 | 陀螺电影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